2297至尊品牌源于信誉


详细信息

    新建吉林至珲春高速铁路

    点击量:45691   2023-02-28   【 】   【 打印 】   【 关闭
     

     

    项目概况

    吉林至珲春高铁位于吉林省境内 ,西起吉林市,途经蛟河、敦化 、安图、延吉、图们等县市,东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 ,线路全长360.986km,设计时速250km/h。吉林站为接轨站,新建蛟河西、威虎岭北、敦化 、大石头南、安图西、延吉西、图们北、珲春共8座车站。

    主要工点,桥梁为松花江特大桥,全长3.657km,桥址位于吉林市长图铁路桥上游30m,考虑与既有铁路桥主跨对孔,跨越松花江主桥采用(55.75+96+96+55.75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主桥采用双线并行等高形式(承台合建、墩身分建) ,双线客专,双线普速。隧道为拉法山隧道,位于蛟河市庆岭镇北约45km处 ,穿越老爷岭中低山区 ,隧道全长10035m,最大埋深476m ,隧道洞身结合斜井设置1处避难所 。

    20108月开工建设,2015920日开通运营。

    项目意义

    吉珲高铁同长吉城际、哈大高铁、哈牡高铁、哈齐高铁等快速铁路共同构成东北地区快速客运网。吉珲高铁所在的长图通道向西与长白 、白阿铁路相衔接 ,沟通蒙古国;向东与图们口岸 、珲春口岸相连 ,沟通朝鲜、俄罗斯 、日本和韩国 ,是中、俄 、朝、韩 、日和蒙古国间国际大通道的组成部分。吉珲高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心地带,将促进长吉图先导区投资环境的改善 ,成为带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引擎 ;将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地区的稳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引领 、支撑的作用。项目后建成,吉林至延吉直达旅行时间将从现状的6h缩短至1.5h以内 。

    重难点工程、技术难点与创新

    重难点工程松花江特大桥、拉法山隧道

    技术难点:

    本项目为东北地区隧道比例最大的高速铁路,地处东北严寒地区极端最低气温-29.2-42.5℃ ,最大冻结深度1.671.92m ,为季节性冻土区,全年降雨比较丰富 ,隧道防冻害、路基防冻胀、融沉变形控制异常困难。

    创新点 :

    1、采用隧道防冻害设计为行业内首创,通过开展科研试验检验工程措施安全可靠 ,对严寒地区隧道工程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依托草木沟隧道、拉法山隧道、石门隧道等隧道开展了“特殊环境条件下铁路工程建造关键技术深化研究-吉珲铁路隧道防冻害关键技术研究”铁道部重点科研课题。通过隧道温度场测试、隧道口冻结深度测试、风向风速测试几部分内容,并结合隧道保温设计 、走向、地质状况等因素开展隧道防冻害措施研究。通过测试数据采集、数据拟合、对比分析等手段对隧道纵向温度梯度变化规律 、冻结深度与环境温度关系 、隧道内纵向温度梯度变化与隧道走向、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

    本科研课题的研究耦合了温度场沿隧道纵向变化规律、模拟了冻结深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隧道内温度、冻结深度受风速、风向、朝向的影响情况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本项目,不仅为本线隧道防冻害设计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也对以后类似严寒地区隧道工程建设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2 、隧道设计首次提出了衬砌背后汇水直接排至中心深埋水沟的设计思路 ,对寒区隧道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创新 ,简化了水流的路径,避开了以往冻害频发的侧沟,直接排入中心深埋水沟,为寒区隧道防冻害设计的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隧道设计首次采用“双层防水板+硬质聚氨酯保温板”的新型保温层结构设计及背带式保温层铺设施工工艺 ,为隧道防冻害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 、易实施的保温层设置方式。

    4、隧道设计首次采用带密封圈的新型防冻检查井设计及多排管式新型保温出水口设计,加强了以往经常发生冻害的薄弱环节。并获实用型发明专利两项。

    5 、路基防冻胀、融沉变形采用了五方面措施:路基基床“多层结构”防冻胀设计; 优化路涵过渡段设计 ;桥与桥、桥与隧、隧与隧之间的短路基采用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素混凝土路基或钢筋混凝土桩板结构进行防冻胀专项设计;对路基有危害的地下水地段和土质路堑地段,设置纵向盲沟、边坡支撑渗沟、毛细防排水板等进行地下水引排:地下水埋深较浅、地势低洼易积水地段,路堤坡脚设保温防冻胀护道等综合措施。


XML地图